| 
 漂洗型水稻土  
来源:江苏省志-土壤学 
漂洗型水稻土是在强度淋溶漂洗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具有漂洗层,即“白土层”的一类水稻土,凡是具有这一层段的水稻土称为漂洗型水稻土。“白土层”并不是水稻土发育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它既有地质背景的影响,又有水稻土的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征。白土层呈浅灰、白灰、灰白色,并夹有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粘粒和铁的含量很低。铝铁率很高,说明白土层铁的还原淋溶作用很强。此层厚一般在10~20厘米。紧接白土层以下有多量铁淀积。白土肥力很低,有机质、氮、磷、钾缺乏,是太湖流域有名的低产土壤。 关于白土层的形成,说法不一。周传槐认为太湖流域的母质因素(二次沉积)和人工灌溉是形成白土层缺乏粘粒和铁质的原因。于天仁等[40]认为江苏太湖平原水稻土中白土层的形成是过去表面潜育的结果,而不是现代水稻土形成过程的产物。徐琪[41]则认为白土型水稻土与红棕色风化壳有关,这些母质游离铁锰含量很低,老化程度也很低,容易还原活化而淋溶,在人工灌溉影响下的机械淋溶和化学淋溶作用促成了白土层的形成。朱莲青认为太湖白土是地质作用过程中一种湖积物的残留征状。经南京土壤研究所鉴定,白土层的重矿物与本身的黄土母质极相似,白土层土壤继承了下蜀黄土母质的原生矿物组成特点。第二次土壤普查野外观察发现,在同一高程下,有黄泥土、白土的图斑截然分开;在同一田块内,白土层与其以下土层的接触面,呈波浪形交接。很显然,白土层原地漂洗、潜育和外来异源母质沉积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一)分  布 我省漂洗型水稻土即白土,是太湖流域水稻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多分布于太湖周围地势稍高的高平田地区,以及平原向丘陵过渡地区。全省共有247.02万亩,其中上位白土即白头土139.58万亩,肥力最差,中位白土即白土心39.76万亩,下位白土23.37万亩,对生产影响较小。黄泥白土是白土向黄泥土过渡类型,42万亩,是肥力较高者。此外,还有乌泥底白土2.3万亩,即白土层以下为乌泥,或埋藏乌泥层,这种类型与湖白土相差不多,只是白土层不厚,远不如湖白土剖面中白土厚度,大多超过40厘米以上。漂洗型水稻土主要是指一级阶地的白土,位置均较黄泥土高,无锡县的白土多在5~6米,厚层白土最高,白土头略次,平均4米左右,高平田地区4.6~6.5米。黄泥土处于黄泥白土之下,高平田地4.6米,低平田地4.4米。由此可见,海拔4.6米以下的高程,不易形成白土层。太湖沿岸的白土所处的高程为1.3~1.4米;太湖东南的青紫泥白土、青泥白土也只有1.2~1.5米,而广大的白土与黄泥白土均高于1.5米以上,而且与太湖沿岸白土的间隔距离很大,不同于现代湖成白土。 (二)形态特征 剖面号: TC-4。 日  期: 1986年12月22日。 地  点: 武进县运村,县农科所。 纬  度: 31°46′N。 经  度: 119°57′E。 地  貌: 平原。 海  拔: 5~10米。 气  温: 15.3℃。 夏季26.9℃。 冬季3.7℃。 降水量: 1090毫米。 季节性人为过潮湿土壤水分状况。 地下水位: 离地表1米。 排水状况: 不畅。 土地利用: 水稻田,冬种小麦。 母  质: 黄土性湖积物。 剖面描述: Aa 0~20厘米棕色(10YR4/4,湿态),间有黄棕色(10YR5/8,湿态),斑纹,小核状结构,有少量鲜红棕色(2.5YR5/8,湿态),Fe-腐殖质胶膜,粉质粘壤土,润时结持疏松,多细孔隙和细根,pH6.1。 Ap 20~33厘米灰黄棕色(10YR4/2,湿态),间有少量棕色和暗棕色(10YR4/6和10YR3/3,湿态),斑纹,大块状结构,有鲜红棕色(2.5YR5/8,湿态),Fe-腐殖质胶膜,粉质粘壤土,润时结持很坚实,pH7.7。 P 33~41厘米灰黄色(5Y6/3,湿态),间有鲜红棕色(2.5YR5/6,湿态),斑纹,块状结构,有少量灰粘膜,粉质粘壤土,湿时结持稍粘着,pH7.7。 E 41~60厘米灰色(5Y6/1,湿态),间膛和量鲜红棕色(2.5YR5/6,湿态),斑纹,块状结构,有很多灰粘膜,粉质粘壤土,湿时结持粘着,pH7.7。 W1 60~100厘米暗灰黄色(2.5Y5/2,湿态),间有少量红棕色,(2.5YR4/6,湿态),斑纹,大团块状结构,多灰粘膜,粉质粘土,湿时结持粘着,pH7.7。 W2 100~135厘米黄灰色(2.5Y5/1,湿态),间有红棕色(2.5YR5/6和2.5YR3/3,湿态),斑纹,大团块结构,粉质粘壤土,湿时结持粘着,有极少量软质Fe-Mn结核,pH7.8。 (三)理化性状 1.颗粒组成和物理性质 白土层质地比较轻,其主要特点是粗粉砂含量高,一般均在400克/公斤以上(表8-23)。土壤的淀浆板结性对作物生长有着很大影响。据研究,土壤的淀浆板结性与有机质、粉砂粒含量和粉砂与粘粒含量之比有关(表8-24),以此可以区别各种土壤的耕性与适种性。 表8-23  漂洗水稻土(白土)的机械组成(TC-4) (单位:g/kg,粒径:mm) 
 深度 
(cm) | 2~1 | 1~0.5 | 0~0.5 | 0.5~ 
0.25 | 0.25~ 
0.10 | 0.10~ 
0.05 | 0.05~ 
0.01 | 0.01~ 
0.005 | 0.005~ 
0.002 | <0.002 |  0~20 
20~33 
33~41 
41~60 
60~100 
100~135 | 0 
6 
43 
11 
3 
11 | 2 
3 
11 
9 
4 
1 | 2 
3 
11 
9 
4 
1 | 2 
2 
3 
6 
1 
0 | 2 
2 
5 
4 
3 
1 | 36 
12 
4 
46 
25 
33 | 440 
449 
379 
380 
314 
371 | 135 
120 
117 
76 
102 
131 | 74 
93 
110 
98 
122 
92 | 309 
313 
328 
370 
426 
370 |  
  
表8-24  土壤淀浆板结性指标 
 | 有机质含量(g/kg) | 粉砂含量(g/kg) | 粉粒 粘粒 | 淀浆板结性 |  <10 
10-20 
>20 | ≥40 
40≥ 
40≥ | ≥2 
≥1.5 
≥1.5 | 强 
弱 
无 |  
  
漂洗型水稻土的耕层容重一般都在1.24~1.25克/立方厘米,属于正常范围,但白土层的容重却很高,为1.54~1.56克/立方厘米,孔隙也很小。总孔隙度耕层一般大于50%,为50.6%~53.6%,白土层普遍很少,为42.7%~43.1%。非毛管孔隙耕层一般都大于5%,为5.3%~6.6%,而白土层仅为3.4%~3.8%,个别到4.6%,可见通气不甚通畅。 2.白土土体的化学性质 白土的土体全量测定,各地白土层的硅铝率都在11.7以上(表8-25)。 表8-25  白土剖面及白土层的化学性质[42] 
 | 采集地点 | 深度(cm) | 有机质 
(g/kg) | pH 
(H2O) | 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 | 土体化学组成(g/kg) | 分子量 |  | SiO2 | Al2O3 | Fe2O3 | TiO2 | SiO2 Al2O3 | SiO2 Fe2O3 | SiO2 R2O3 |  | 无锡八士 | 24~50 
(E) | 0.40 | - | 14.00 | 785 | 114 | 40.1 | 8.2 | 11.71 | 4.46 | 9.55 |  | 武进槽桥 | 20~40 
(E) | 0.28 | - | 10.16 | 722 | 90 | 32.3 | - | 13.64 | 4.37 | 11.10 |  | 无锡前洲 | 20~37 
(E) | 0.36 | - | 10.26 | 786 | 92 | 32.3 | - | 14.52 | 4.47 | 11.87 |  | 常熟大义 | 47~54 
(E) | 0.36 | - | 13.80 | 758 | 104 | 42.1 | - | 12.39 | 3.87 | 9.85 |  | 宜兴南丰 | 16~35 
(E) | 0.41 | - | 10.32 | 794 | 85 | 31.1 | - | 15.89 | 4.29 | 12.88 |  吴县金山 
02 
(黄泥白土) | 0~19 
19~28 
28~34 
(E) 
34~61 
61~95 | 2.94 
2.11 
0.53 
 
0.57 
0.42 | 5.5 
6.5 
6.9 
 
7.0 
6.6 | 16.6 
17.4 
25.9 
 
29.9 
25.4 | 753 
760 
694 
 
699 
701 | 148 
136 
194 
 
187 
172 | 55.9 
58.4 
64.0 
 
74.8 
69.6 | 8.64 
9.11 
8.88 
 
7.82 
8.90 | 8.65 
9.50 
6.08 
 
6.35 
6.93 | 4.15 
4.23 
4.75 
 
3.92 
3.88 | 6.97 
7.68 
5.02 
 
5.06 
5.51 |  
  
一般认为,土壤颗粒愈细,二氧化硅含量愈低,氧化铁和氧化铝的含量愈高,从表8-26中可以看出,白土层土壤各粒级的化学组成则不然,砂粒级(1~0.05毫米)的二氧化硅含量反而较粉粒级(0.05~0.002毫米)和粘粒级(<0.001毫米)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低。从剖面记载中可见,白土剖面都含有小铁锰结核。据推测,可能是由于砂粒级本身包含有之,或是起源土壤残留,或是由水稻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铁锰砂”,因此,该粒级含量高。说明白土层土壤中砂粒级颗粒不是全由二氧化硅所组成。 表8-26  无锡白土层的化学性质[43] 
 | 颗 粒 | 颗粒含 
量(%) | 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 | 全量组成(g/kg) | 分子率 |  | SiO2 | Al2O3 | Fe2O3 | TiO2 | 烧失量 | SiO2 Al2O3 | SiO2 Fe2O3 | SiO2 R2O3 |  | 全 土 |   | 14.00 | 785.0 | 113.9 | 40.1 | 8.2 | 28.4 | 11.72 | 4.46 | 9.57 |  粗砂粒 
细砂粒 | 0.6 
2.7 | 10.19 
7.47 | 366.2 
672.5 | 73.1 
59.5 | 397.8 
212.4 | 4.3 
4.7 | 83.2 
42.0 | 8.52 
19.21 | 0.31 
0.44 | 1.88 
5.87 |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 49.0 
15.4 
6.8 | 0.56 
1.48 
3.43 | 888.2 
860.9 
827.3 | 55.1 
69.8 
92.7 | 7.5 
10.8 
17.2 | 6.1 
11.4 
9.8 | 2.7 
6.2 
13.7 | 27.40 
20.97 
15.17 | 11.53 
10.14 
8.45 | 25.25 
19.08 
13.57 |  粗粘粒 
细粘粒 | 2.5 
23.0 | 8.77 
54.82 | 738.6 
535.4 | 148.6 
280.9 | 33.2 
116.6 | 16.1 
10.8 | 29.7 
96.6 | 8.45 
3.24 | 7.02 
3.78 | 7.40 
2.56 |  
  
另外,从各粒级颗粒的阳离子交换量可知细粘粒最高,所以<0.001毫米粘粒含量越高,交换量也越高,砂粒中以粗砂粒的阳离子交换量仅次于细粘粒,也比细砂量的交换量高。 (四)农业利用与改良 漂洗型水稻土的肥力状况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第一次土壤普查时,白土是太湖流域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在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淀浆板结,迟发早衰不立苗,养分含量低,易滞水涝渍。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白土肥力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大有提高,稻麦产量成倍增长。当然,相对来说,仍然落后于黄泥土等高产稳产水稻土。 白土养分贫乏,其自然生产率也低。白土的基础地力产量最低,白土来自土壤的养分最少。另一方面,一旦合理投入,白土的报酬率也高,根据生产中的一般经验认为,白土对稻麦高产所需的投入要比黄泥土等相应要多。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表8-27),随着白土层出现的高度增高,而养分依次递减,上位白土的白头土养分最少,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都小于中位白土的白土心,更小于黄泥白土,对于白土所处的土区,其土壤组合中的各种土壤养分也不一样,一般的白土均较黄泥土差,其产量水平比黄泥土要低一成。 表8-27  白土各土种农化性状统计[44] 
 | 土名 | 层次 代号 | 厚度 (cm) | pH (H2O) | 有机质 (g/kg) | 全氮 (N, g/kg) | 全磷 (P, g/kg) | 速效磷 (P, mg/kg) | 全钾 (K, g/kg) | 速效钾 (K,mg/kg) | 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 |  白土头 
(上位) | Aa 
Ap 
E 
W | 13 
12 
24 
51 | 6.6 
7.0 
7.2 
7.2 | 19.6 
15.1 
5.9 
4.9 | 1.30 
1.01 
0.53 
0.46 | 0.38 
0.34 
0.26 
0.25 | 6 
5 
3 
2 | 13.36 
12.90 
13.14 
12.78 | 82 
72 
63 
83 | 16.5 
15.5 
14.0 
19.9 |  白土心 
(中位) | Aa 
Ap 
P 
E 
W | 12 
12 
12 
18 
44 | 6.3 
6.8 
7.2 
7.3 
7.3 | 21.5 
16.2 
10.6 
5.6 
4.4 | 1.32 
1.03 
0.67 
0.42 
0.42 | 0.43 
0.39 
0.34 
0.24 
0.21 | 8 
6 
5 
4 
2 | - 
- 
- 
- 
- | 79 
70 
66 
60 
87 | 15.2 
15.6 
18.0 
12.5 
21.0 |  黄 泥 
白 土 | Aa 
Ap 
P 
E 
W | 13 
11 
17 
9 
50 | 6.3 
6.9 
7.1 
7.2 
7.2 | 24.4 
19.1 
11.6 
3.8 
5.0 | 1.46 
1.12 
0.75 
0.35 
0.44 | 0.39 
0.37 
0.38 
0.23 
0.23 | 6 
5 
6 
3 
3 | 17.25 
15.98 
14.32 
14.36 
14.05 | 66 
62 
60 
53 
88 | 17.6 
18.5 
17.4 
13.5 
23.4 |  
  
白土的障碍因素:一是有滞水层,小麦易受渍害;二是粗粉砂含量高,容易淀浆板结,紧实度和容重高,不通气,根系难于伸展;三是养分含量较少,难以满足作物需要不断供给的营养元素。针对以上问题,对白土改良采取移位深沟埋草,高垅和稻田密沟深窝养鱼的方法改良白土,效果很好。 对于上位白土,采用增施有机肥与高垅深沟相结合的办法来改良白土,即小麦播种前在稻板茬上开20~33厘米宽、30~35厘米深的墒沟,上覆以稻草,稻草上再覆盖沟土,沟内白土层裸露于外,接受自然风化。麦收后在沟内埋草,每亩150公斤,然后耕翻上水栽秧,1年宽30余厘米,3~4年即改良一遍,使白土层有机质增多,逐渐下移。水稻增产幅度大。 此外,恢复施用传统的泥肥和猪厩肥,可以减少粗粉粒的相对含量,不仅增加了泥肥有机无机养分,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土壤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利于克服淀浆板结的不良性状。 白土不仅供氮水平低,供氮强度低,磷钾供应也不足,单施氮肥产量也不高,配施磷钾肥后,作物增产幅度变大。据宜兴市在白土上试验,氮磷、氮钾、氮磷钾的小麦亩产分别为154公斤、170公斤、212公斤,比单施氮肥分别增产21.65%、33.86%、66.93%;水稻亩产分别为463公斤、527公斤、540公斤,分别比单施氮肥的增产6.49%、21.11%、24.14%,可见配施磷钾以后,氮磷钾的效果可以尽数发挥。 白土在1960年曾作为江苏省重要低产土壤加以改良,许多重大措施都与白土本身的理化性状密切相关,因而取得比较好的改良效果。与第一次土壤普查对比,白土面积明显减少,低产性状也有很大改善。例如,白土滞水、板结、瘦瘠的病根,普遍注意农田内部排水,增施泥肥、猪灰,扩大绿肥种植面积等,对改良白土、发挥白土的增产作用起到了积极效果,从近年绿肥面积锐减、草塘泥绝迹的情况看,不仅对白土改良不利,也不利于良性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因此,必须广泛宣传,大力提倡,发扬传统农业的优良作用,在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和大力扶持的前提下,重点推广机械吸喷泥肥、猪厩肥、经济绿肥等有机肥料的施用,促进和提高土壤肥力,使白土板结滞水,养分贫乏等性状进一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