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家-土壤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土壤考研资料sigmaplot12.0破解版下载sigmaplot教程
查看: 5175|回复: 0

美国帕默顿镇土壤修复案例-以土壤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染场地修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11: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帕默顿镇土壤修复案例-以土壤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染场地修复



三十多年来,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土壤修复领域,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土壤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研究其东北部老工业地带的相关案例,可为我们提供一窥其究竟的机会。


在美国工业化浪潮中,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帕默顿(Palmerton),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东部的锌金属冶炼、加工和物流中心,并一度成为美国工业小镇的典范。


20世纪中叶,帕尔默顿因多年的锌金属冶炼,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多年累计超过3000万吨的矿渣堆积成了占地数百英亩、高达数十米的矿渣山,并因长年雨水冲刷产生了高污染的渗滤液,严重影响附近河流与地下水;此外,因工厂烟囱经年累月排出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的粉尘,全镇表层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附近三千英亩山地也因此几乎寸草不生;而植被缺失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又加剧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和对附近居民健康的威胁。


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污染责任人的追溯。新泽西锌公司早在1967年就将帕尔默顿的工厂出售给了海湾和西部工业集团。其后几经辗转,绝大部分污染责任最终定为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TCI太平洋通讯公司等5家公司承担。除上述主要涉事公司外,还有超过200家中小型公司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该工厂的生产和运营。复杂的公司结构和股权变更历史,让污染责任的追溯耗时费力。


紧随而来的问题则是联邦环保局遭遇地方抵制,导致取证困难。由于当时工厂停产,大批工人因此失业;又因整个小镇被列为超级基金场地,使得地产价值暴跌,经济凋敝,当地民众将这一切归罪于环保局的介入。


最大的难题出现在最终修复方案的决策过程中。数千英亩的污染面积意味着受污染的土壤体积巨大;土壤和地下水中超高的重金属浓度则意味着当地居民面对的是惊人的健康风险;植被的缺失更加剧了这种污染风险,而以当年的技术力量,几乎所有的修复方案都意味着天文数字般的修复费用。


联邦环保局于1991年起首先通过超级基金项目垫付费用,使修复得以启动。在项目初期,面对有限的预算,环保局广泛采用一种由稳定化污泥、粉煤灰和生石灰组成的人造土壤调节剂覆盖失去植被的山坡和矿渣山区域。在每一片区域阶段性完工后,又将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种子和肥料通过卡车和飞机被抛洒到地表。迄今,植被得到了初步恢复,据估计,已有近30万吨土壤调节剂被用于该部分修复,耗资逾千万美元。


至2009年,环保局终于成功让5家主要责任公司埋单了约2140万美元的赔偿金。原工厂旧址作为具有再开发价值的土地被单列另用。而污染最严重的原西厂区120英亩土地,则出让给由四位当地人组建的“第三阶段”公司进行修复和再开发。环保局最终批准以客土覆盖为主,植物修复为辅的修复方案,以充足的客土消除雨水渗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并降低污染物扩散风险,并以客土中较高的pH实现重金属一定程度的稳定化。


帕默顿小镇跨越三个世纪的污染和修复,留给人们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而环保局在该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也间接促成了日后超级基金和其他土壤修复相关法规的完善。此外,环保产业和技术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原本在项目初期难以实施的修复成为了可能。这些变化之中,对整个美国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土壤修复领域影响最为显著的,则是对土壤的稀缺资源属性的认识和对合理配置环保资源的理解,并体现在近十年来美国大都会地区的土壤资源化利用中。面对高昂的修复成本,走出土壤资源化利用这一步可谓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然而,如何控制污染扩散风险,在推进修复的同时保证环境和居民健康则是考验管理者的关键。


在这方面,各州环保局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首先,联合执法,打击非法倾倒,落实“谁污染,谁负责”原则;

其次,设置合理的技术准则,多个州政府推出完善的技术准则;

最后,广泛与具备资质的从业人员和公司合作。


严苛的执法、合理的技术准则加上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是美国得以成功实践土壤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染场地修复的关键因素。这一项以正视土壤资源属性为基础的政策,不但降低了污染场地修复和再开发的成本,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土壤修复的热情,更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壤修复找到一条可行的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土壤之家

GMT+8, 2024-4-26 01:48 , Processed in 0.1909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