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家-土壤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sigmaplot教程
查看: 6232|回复: 1

[辣椒] 辣椒菌核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9 23: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分支处发病
3.JPG

4.JPG
新叶发病

5.JPG
茎基部发病
1.JPG
辣椒菌核病—病叶和病果
6.JPG
辣椒菌核病—主茎发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22: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文名:Pepper Sclerotinia rot  菌核病是辣椒冬春保护地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严重时发病率可达到3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为害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能染病。(1)成株期。主要发生在主茎或侧枝的分杈处,病斑环绕分杈处,表皮呈灰,白色,从发病分衩处向上的叶片青萎,剥开分杈处,内部往往有鼠粪状的小菌核。果实染病,往往从脐部开始呈水渍状湿腐,逐步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湿度大时果表长出白色菌丝团。(2)幼苗。苗期发病在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浅褐色,湿度大时病部易腐烂,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病部呈灰白色,病苗立枯而死。

[病原]病原为核盘菌<em>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em> (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核初为白色,老熟后变黑色鼠粪状,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子囊盘浅褐色,盘状或扁平状。子囊盘柄的长度3~15mm,伸出土面为乳白色,渐展开呈杯状。子囊盘成熟后子囊孢子呈烟雾状弹射。子囊棍棒状,无色,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10~15)?m×(5~10)?m。(2)特性。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0℃,最高35℃。(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2)传播特点。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植株上形成初侵染。发病后通过接触形成再侵染。菌丝从伤口侵入,或其芽管直接穿过寄主失去膨压的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致病。

[发生规律]南方2~4月份和10~12月份菌核有两次萌发高峰期,北方多在3~5月份发生。夏季气温升高,病情稍缓和,但如遇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病情又回升。

[防治](2)种子消毒。带菌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把菌核烫死,后移入冷水中冷却。用种子重量0.4%~0.5%的50%可湿性粉剂扑海因,或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拌种。(2)农业防治。用消毒过的育苗土育苗,确保幼苗生长健壮。整地前,清除大棚内残枝,落叶,病残果及杂草。每公顷撒施石灰1200kg,翻地后放水1周后晒干,再次翻地。定植前10天,整畦后盖好黑色地膜,使畦内土温迅速提高,可以进一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上午闭棚提温,下午放风排湿,创造不利于病原萌发、侵染的温、湿度条件。(3)化学防治。苗床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g/m?拌细干土1kg,撒在土表,耙入土中后播种。预治菌核病有3个重要时期:一是定植前,在辣椒育苗盘上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预防辣椒苗上的病原带入大棚内;二是定植后,及时用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浇穴;三是“门椒”幼果长到1cm时,及时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喷雾。另外,在浇灌催果水前1天,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加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此时植株正值结果盛期,易发病,喷药可在果实和茎杆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喷雾。如棚室内发病株数较少,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50~100倍液涂抹病部,可起到治疗病株和控制病害蔓延的双重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土壤之家

GMT+8, 2024-4-24 02:35 , Processed in 0.2060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