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家-土壤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sigmaplot教程
查看: 5544|回复: 0

[菜豆] 豇豆疫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2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2
豇豆疫病—发病豆荚

1

1
豇豆疫病—发病植株和病茎

3

3
豇豆疫病—发病叶片

英文名:Co可湿性粉剂ea Phytophthora blight
简介:豇豆疫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豇豆的重要病害。为害较为严重,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达20%以上。

[为害症状]植株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蔓茎、叶片和豆荚。(1)根颈。根颈受害水渍状缢缩变细,倒伏,呈猝倒状死亡。(2)蔓茎。第1复叶展开后,爬架前的蔓茎多在节或近节处发病,初暗绿色水渍状,缢缩变细,后为灰褐色,褐色或红褐色,从病处倒折,造成病部以上死亡。爬架后病部亦可出现在节间,缢缩明显与否,因蔓茎木质化程度而异。因有架材支撑,病处不倒折,变色可较浅,有时受腐生菌二次侵染出现白霉或黑霉,病部以上死亡。(3)叶片。叶片受侵后产生不规则灰绿色坏死斑,病斑中间灰褐色,皱缩不平整,叶脉变细、色深,雨水多时常腐烂,晴天干燥后病处青白色,易破碎。(4)叶柄、花梗。症状与蔓茎同。叶柄受侵后,其着生的叶片转为黄绿色萎垂而死亡,拖在地面的蔓茎和豆荚在落雨时易受侵染。(5)豆荚。豆荚受侵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斑,雨天或湿度大时可见稀疏白霉,很快致全荚软腐;天气干燥时病处失水变细,且不规则屈曲。以上发病部位边缘均不明显,病部在潮湿情况下可生稀疏白霉。

[病原]病原为豇豆疫霉菌<em>Phytophthora vignae</em> Purss,属鞭毛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丝无隔膜,无色,直径4~7?m。孢子囊椭圆形,单胞,大小53?m×33.8?m。卵孢子近球形,淡黄色,表面较光滑,大小(13.9~24.3)?m×(18.3~25.3)?m。(2)特性。生长适温25~28℃,最高35℃,最低13℃。(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长豇豆、豇豆和饭豇豆等豇豆属作物。

[侵染]病原以卵孢子、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或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以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规律]温度和湿度是发病的主导因子,当气温在25~28℃,连阴雨或雨后转晴,湿度高,易发病。地势低洼或土壤潮湿、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

[防治](1)种子处理: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2)农业防治。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将病株残体集中深理或烧毁。(3)化学防治。中心病株出现时开始施药。药剂可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 250倍液,或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 600~7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 800倍液,或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等进行喷雾,施药间隔7~10天。施药应根据天气预报,抢在雨前喷药,并尽量做到药前清除病残体,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土壤之家

GMT+8, 2024-4-25 00:26 , Processed in 3.6990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