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家-土壤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sigmaplot教程
查看: 5029|回复: 1

我国电动修复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2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中国的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除了法律法规不健全外,国家整体修复技术水平的落后是被广泛提及的问题之一。2001年,土壤修复技术研发被纳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随后国家对修复科研投入的经费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实验室,很少被运用在实际的修复项目中,如果不是极少的话。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袁建霞等人的研究《土壤污染修复国际发展态势分析》,全世界范围内与土壤污染修复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截至2010年共发表了5500多篇。其中美国的发文量最多,为1725篇,中国的发文量为709篇,这其中,中国增势最为迅猛,从1997年的1篇增加到了2010年的154篇,在2003年时超过其他国家排在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2009年时又超过了美国,成为该领域年度发文量最多的国家。虽然不能说我国全部的709篇或者2010年的154篇论文都得到了科研经费的资助,但是从这些数据中仍能感受到国家在修复研究上的大量投入。

从机构角度分析,全世界发表土壤污染修复相关研究论文数量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共发表了223篇。但是从目前土壤地下水修复产业的现状来看,这些研究对修复产业发展的贡献很少。如何将这些研究转换为修复实践,是当前国内修复科技界面临的一大挑战。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能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因此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里尤其需要提到的是电动修复技术。

近期常能看到中国科学院系统在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上进行研究的报道,但是深入地研究电动修复的历史和现状,就会发现它不是一个有运用价值的修复技术。2011年《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第3期的一篇文章提到:“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仍是室内试验或中试规模的试验,很少在实际污染场地进行现场修复研究。”该文中的表1“场地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实例比较”提到的实例全部是试验类型,而全世界基本没有实际工程运用的现实,暗示着这项技术存在某些缺点或限制。该文作为研究现状与趋势的文章,共有37个参考文献,其中2004年以后的文章基本都出自国内,说明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密集研究和实践,国外已基本认定电动修复技术难以大规模地运用到实际修复工程中。

2000年,美国陆军环境中心和国防部环境安全技术认证项目文件《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电动修复技术现状报告(最终版)》的第9页提出:电动修复技术的问题和缺点如果不被解决,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工程运用也是有限的。2006年,美国环保局文件《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介绍电动修复时提到:电动修复的极个别运用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仅提到在一个海军污染场地进行的中试结果完全不同于之前效果很好的(实验室)小试。文件还提到,由于电动修复运用非常有限,可靠的工程运用成本数据几乎没有。2010年,美国环保局《超级基金修复报告》附录A中提到:从1982到2008年,超级基金场地1396次(项)异位修复技术运用中,没有电动修复;886次(项)原位修复技术运用中,只在1998年有过一次电动修复,而且这次修复是否成功尚不清楚。可以说由于电动修复本身的缺陷,美国从20世纪末开始,就基本上放弃了对它的研究和运用。

我国现在提倡技术创新,但是电动修复并不是一项新兴技术,而是已经被非常广泛地研究过并证明不宜运用的。尽管最近有国内科研院所报道称,污染土壤/场地电动修复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但这项技术要在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实际运用,其前景难言乐观。
电修复技术原理:电修复技术是向污染土壤中插入两个电极,形成低压支流电场,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使水溶态和吸附于土壤的颗粒态污染物根据自身带电特性在电场内定向移动,在电极附近富集或收集回收而去除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21: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土壤之家

GMT+8, 2024-4-19 15:58 , Processed in 0.2364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