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家-土壤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sigmaplot教程
查看: 3891|回复: 0

《土壤学报》 论文规范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5 14: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论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不少于300字)。摘要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不超过6个)
             中文分类号   作者添加   文献标识码 A  

输入引言内容
1        标题1
可接下一级标题或正文。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含图、表)不超过10页。
论文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不多于6个)、引言、正文和参考文献。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主要研究领域和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和电话等))及基金项目名称与批准号等信息。
1.1         
文章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1.1.1             三级标题此处接正文。文章页面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3 cm,左右均为2.5 cm。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作者简介、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中文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来稿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来稿论文文字采用通栏排列即可,无需双栏排列。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并按本刊格式表示。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排序。
公式及文中的外文字母、数码和数学符号需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不超过10幅为宜。图件必须核对无误,图中文字符号清晰规范;照片要求层次清晰(若是显微照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图件、照片大小适当(单栏图的大小<8 cm,通栏图的大小为1216cm)。图题、表题、图注、表注及图表中的中文应附相应的英文名。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格采用“三线表”表示,数据纵栏列出;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的内容重复。图表数据需进行统计分析。
1 中文表题居中(表随文出现)
换行时此处对齐
Table 1 Table title in English (be placed at the center)
基本要求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五号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物理量和计算单位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注:表注采用小五号宋体 Note:
参考文献应列出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献,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研究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数量应不少于15篇,综述文章不少于40篇。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发表的资料,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可列于当页地脚。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者应全部列出,超过3人者则只列前3名,后加“, 等”或“, 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外文刊名、外文单位的缩写点省略。
中文文献应同时列出中、英文(先中文、后英文)。
各类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 作者. 题名.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第1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 [序号] 作者. 题名//编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报告名称.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名称.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⑥报纸:   [序号] 作者. 题名. 报纸名称,YYYY-MM-DD(版次)
⑦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 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 公告日期
⑧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 题名.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网址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578-580.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oils of China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78: 578-580
[2]       文启孝, 张晓华, 杜丽娟,等. 太湖地区主要土壤中的固定态铵及其有效性. 土壤学报, 1988, 25(1): 22-30. Wen Q X, Zhang X H, Du L J, et al. Fixed ammonium in soils of Taihu Lake region and its availability (In Chinese). Acta Pedologica Sinica, 1988, 25(1): 22-30
[3]       Hillel D. Fundamentals of soil physics. 2nd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 19-66
[4]       Ocio J A, Brookes P C, Jenkinson D S. Field incorporation of straw and its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inorganic N. Soil Biol Biochem, 1991, 23(2): 171-176
[5]       徐华. 土壤性质和冬季水分对水稻生长期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 南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001. Xu H. Effect of soil properties and soil water contents in the winter crop season on CH4 flux during rice growth period and its mechanisms (In Chinese). Nanjing: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1
[6]       Whitty L D.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for mineral identification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Black C A. Method of soil analysis. Wisconsin, USA: Am Soc Agro, 1969: 671-698
TITLE IN ENGLISH
Author A1,2  Author B1†  
(1 )
(2 )
Abstract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用第三人称写法,必要时可适当加长,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不少于250个实词)
Keywords: word1 ; word2; word3; word4(不超过6个)

word文档下载: lwmb.zip (19.11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土壤之家

GMT+8, 2024-5-5 18:02 , Processed in 0.1657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