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zxm 发表于 2012-3-17 09:54:13

漠土---灰棕漠土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灰棕漠土系温带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由粗骨性母质发育的漠土类型。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灰棕漠土占有很大的面积,广泛分布于内蒙古的西部和甘肃北部的阿拉善-鄂济纳高愿,河西走廊中、西段北山的山前砾质戈壁,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前平凉和东部戈壁,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山前戈壁,以及这些地区的部分干旱山区。
    灰棕漠土区的气候是夏季暖热少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温7~9℃,1月均温-16~10℃,7月均温24~28℃,年降水量大部分在100毫米以下,植被为耐旱、深根、肉质的灌木和小灌木荒漠类型,以假木贼、琐琐和木本猪毛菜等为主,呈单个丛状分布,覆盖度小,一般为5~10%。成土母质的特点是以粗骨性的石砾和砂为主,细土物质甚少。    (二)形成特点和基本性状   灰棕漠土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作用极为微弱。荒漠植被地上部分的产量(干物质量)不足1.5吨/公顷,而且每年只有地上部分总量1%以下的干物质成为凋落物。植物根系虽然发达,每年有一部分细根死亡,但数量也很有限,同时,在于热条件下,有机质的分解矿化较迅速,因而土壤中腐殖质的积累量很少。土壤淋溶作用也甚微,矿物风化释放的钙、镁以碳酸盐的形态就地积累下来。在短暂的降雨后,由于地表强烈蒸发引起的土壤水分向上运动,使碳酸钙不断向表层转移,从而显示特殊的碳酸钙表聚现象。较易移动的石膏和易溶性盐也淋溶不深,多淀积在剖面的中、上部。 灰棕漠土的一般形态特征是,地表为一片砾幂,其上有黑褐色的漠境漆皮。土壤表层为发育良好的面包状结皮,呈灰色或浅灰色,厚约2~3厘米。其下为褐棕色或红棕色的紧实层,厚度变化大,一般为5~10厘米,结构面上有时可见浅灰黄色的碳酸钙斑块。再下即为石膏和易溶性盐聚积层,一般出现于10~40厘米处,石膏呈白色或玫瑰红色的粒状或纤维状结晶,多夹于砾石之间或附着在砾石背面。通体具有极强的石灰反应。 灰棕漠土的理化性质:①表层有机质含量甚低,很少超过5克/千克,且随剖面深度的变化不大,几乎不存在腐殖质层;腐殖质的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在0.2~0.5间。②碳酸钙的含量以表层或亚表层最高,可高达70~100克/千克,剖面下部急剧减至30~50克/千克。③石膏含量变化较大,表层含量少,向下增加,至石膏层可增至200克/千克以上。易溶性盐与石膏聚积层一致,盐分的最大含量可达10克/千克以上。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也有较多的氯化物,并以钙盐为主,残余盐化特征较普遍。④土壤pH8.0~9.5,呈碱性至强碱性反应。⑤粗骨性虽强,但其细土部分的粘粒含量一般在剖面的中、上部有所增加,表明仍有较明显的残积粘化。③铁的氧化物在表层和亚表层的聚积即铁质化过程比灰漠土要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漠土---灰棕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