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zxm 发表于 2012-3-13 20:02:18

铁铝土---赤红壤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赤红壤又称砖红壤性红壤,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富铝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中南部、云南德宏及临沧地区西南    部,大致在北纬220(230)至250之间。赤红壤的生物气候条件介于红壤与砖红壤之间。其年均温20~23℃,≥10℃积温6500(6000)~7500℃;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干湿季不甚明显。天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沟谷内常有部分热带植物,其南缘植被以热带成分为主,代表的科属有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番荔枝科、龙脑香科等,林内有攀援藤本及附生植物,种类复杂。目前,赤红壤上大面积的植被为疏林草地,由马尾松、桃金娘、野牡丹、铁芒箕和禾本科草类等组成。所在地形多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等风化物。 (二)形成特点和基本性状   赤红壤与砖砖红壤间,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森林植被下,赤红壤的剖面形态是:地表为一层不厚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呈灰棕色至灰色,厚度多为10~20厘米,具较好的核状结构;其下淀积层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及红棕色,核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时可见有光泽的胶膜,厚度10~20厘米不等。母质层一般呈红色或红黄色。土体中常见铁锰结核和红黄等杂色的网状斑纹,这也是赤红壤的重要形态特征。赤红壤的盐基元素大量淋失,钙、钠只有痕迹,镁、钾也不多。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pH4.5~5.5;盐基饱和度低、多在30%以下。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因植被和耕作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但一般都不高,表层分别为17.8克/千克和0.87克/千克,土壤全磷量也较低。粘粒的硅铝率为1.7~2.0,硅铝铁率为1.4~1.8。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埃洛石为主,常有少量的三水铝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多较低。赤红壤的颗粒组成因母质而异,酸性岩浆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较轻,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者较为粘重。         (四)赤红壤的分类利用和改良                          赤红壤划分为赤红攘、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3个亚类。    赤红壤是我国发展粮食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其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盛产油茶、柑桔、荔枝、龙眼、香蕉、木瓜、甘蔗等,还可种植八角、芒果和洋桃等,在云南的赤红壤地区可种植紫胶、三七等,在局部地区还可栽培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赤红壤开垦后的第1~2年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但以后由于耕作施肥而又逐渐回升,全氮和全磷量亦有显著增加,土壤盐基饱和度可升至60%左右, pH也相应升高。 因此,对赤红壤耕地,应通过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及石灰等,积极进行改良培肥,不断提高其肥力。在赤红壤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加强水上保持工作。对海拔400m米以上的丘陵山地,应搞好现有森林的保护、抚育更新和改造,使之成为用材林和水源林。在荒山阳坡可营造马炬松、木荷、樟、桉等速生丰产林,在阴坡可栽植柳杉、杉木、福建柏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铁铝土---赤红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