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zxm 发表于 2012-10-7 18:44:32

第十二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

第十二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     土壤耕作是土壤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它与灌溉技术、施肥技术、间套轮作技术等,共同构成土壤管理技术体系。我国现代土壤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在高度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即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土壤耕作的目的就是通过调节和改良土壤的机械物理性质,以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促进土攘肥力恢复和提高。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一、耕作的概念     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加工。传统的耕作通常分两步进行,首先用犁具将土壤翻转,然后将翻转的土块破碎,以形成松散而平整的土层。耕作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改良土壤结构。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播种、发芽和根系的良好生长有赖于一个疏松而且水、肥、气、热较为协调的土壤环境,这一土壤环境的形成需要一系列农艺措施的配合,耕作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2、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中去。作物收获后,在田间留下的残茬和施在土表的有机肥料,如果不掩埋或掺和到土壤中去,会妨碍下一季作物播种的田间操作,将影响这些有机物料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的速度和质量。作为基肥的有机肥和一些化肥,在耕作前施用,通过耕作使其混入土壤。
3、控制杂草或其它不需要的植株。耕作是控制杂草的主要手段,包括播种以前的翻耕和作物出苗后的多次中耕除草。
二、耕作的基本作业 (一)犁耕     犁耕是用犁具将土壤翻转或进行深松土的作业,是大多数耕作的首要作业。因此,这一作业又称为基本耕作或初次耕作。
(二)整地(耙地)     翻耕后的土壤往往不够平整,而且土块较大,耙地的作用就在于破碎表土的土块,平整地面,破除板结,疏松表土。
    在不同的场合下,耙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犁耕后随即耙地,可以破碎土块、平整地面和保墒抗旱。在另一种情况下,耙地的作用是破除板结。已耕的土地在降雨或灌水之后,表土常常板结,甚至发生龟裂。也要通过耙地破除。
(三)中耕     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间疏松表土的作业,其作用主要是破除板结,增加水的入渗率,改善土壤通气性,清除杂草,调节土温和减少蒸发等。
    中耕对土壤水分保持的利弊,主要取决于实施中耕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状况。当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土壤蒸发主要取决于大气蒸发力(干燥度)时,中耕松土不仅翻动了土壤,而且增加了土壤表面的粗糙度,也就是增加了蒸发面积,将会加快土壤失水;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土壤蒸发程度不取决于大气蒸发力,而取决于心土层水分通过毛管作用向表层供给的速度,此时实施中耕,由于切断土壤毛管而阻碍水分向土壤表层的供给,将抑制土壤蒸发,则有利于土壤水分保持。
(四)其它耕作作业     土壤镇压,也是对土壤进行的一种机械加工,通过镇压压碎压实表层土壤,增加毛管作用,具有保持土表湿润的作用。进行镇压的时间,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当土壤过于疏松或有坷垃架空而作物种子较小时,宜进行播前镇压,即可保证播种均匀,又利于破土出苗。种子较大而出苗较易的作物,实行播后镇压,可使种子和土壤密接,有利于吸水发芽。此外,镇压必须在地面较干燥时(比适耕时的含水量稍低)进行,否则,会使土壤板结。
    水田的耕作常与旱地不同,因为水田平整程度要求较高,整地过程通常采用湿耙方法碎土平田。也有许多稻田水分不易排干而采用湿耕湿耙。南方稻区用旋耕机湿耕,直接将土打碎,再进行湿耙。耕耙后,为了进一步平整田面,必须进行耖田。耖田时要注意整平田边田角,以利排灌。为了实行深水插秧,在插前也需进行耖田。此外,水田的中耕也称为耘田,其作用除消灭杂草外还有疏松和搅拌土壤的作用,增强稻田土壤的气体交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二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